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PKVPK竞赛网 首页 资 讯 查看内容

应试教育大背景下,“素质教育”真的可行吗?

2021-7-27 17:45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22| 评论: 0

摘要: “让孩子尽情玩,享受童年?还是提前拿起书本,避免上学后跟不上?”这大概是咱们这些当家长的最容易纠结的问题了。 这样的讨论,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各大妈妈群,而这种在“鸡娃”与“放羊”间反复徘徊犹 ...

        “让孩子尽情玩,享受童年?还是提前拿起书本,避免上学后跟不上?”这大概是咱们这些当家长的最容易纠结的问题了。

        这样的讨论,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各大妈妈群,而这种在“鸡娃”与“放羊”间反复徘徊犹豫不决的心情,也在下面这个知乎热榜的问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:

        仔细分析一下,这其实是两个问题:

        1. “素质教育”和“快乐教育”真的存在吗?

        2. 步入小学后,可能在“玩中学”的同时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吗?

        这个问题,不仅反映了很多学龄 (前) 儿童家长的纠结和疑虑,也折射出大部分人潜意识里对“素质教育”、“快乐教育”以及“应试教育”的刻板印象:

  •         “素质教育”和“快乐教育”就是玩,是快乐的;

  •         “应试教育”是死记硬背,是痛苦的;

  •         要完成“应试”,就无法顾全“素质”,更没有办法实现“快乐”。

        然而,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分法,真的合理吗?“素质教育”和“快乐教育”可以简单的划上等号吗?它们与“应试教育”之间,就只是单纯的对立关系吗?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……

        一、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

        有相似,也有区别

        “素质教育”这四个字,从我记事起就一直萦绕在耳边。如今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却在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突然意识到,原来我根本没有去探究过“素质教育”到底是什么。

        在我的脑海里,它就等同于那些常常被语数外抢占的音乐、美术、体育课,是放学后的兴趣班、舞台上的“才艺”、简历里的“特长”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可当我认真查阅“素质教育”的发展史,才惊讶的发现,原来这些年我们对它的误解,还真有点大。

        1、“素质教育”的“素质”,不单指文艺和体育

        “素质教育”最早由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提出 [1] ,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提升劳动者素质,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。显然,这里的“素质”,可不仅仅是文艺、体育特长那么简单。

        根据1999年出台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》[2],素质教育是要: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”,“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,使学生生动活泼、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”,“把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”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当我们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艺术、体育方面的技能训练时,却往往忽略了“素质教育”中最为强调的,对“道德情感”、“心理健康”以及“创新和实践能力”的培养

        2、“快乐教育”的“快乐”,是指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

        如果说“素质教育”的定义看起来自带浓厚的社会主义中国风,那么“快乐教育”四个字听上去,则有着强烈的西方自由主义色彩。

        也因此,那些反对“快乐教育”的人,往往认为“快乐教育”是西方的“愚民教育”,只有快乐没有教育,是放任自流、不负责任、扭曲儿童成长的教育骗局。

        听到这样的批判,“快乐教育”的提出者,19世纪英国教育界大V、跨界哲学家、社会学家赫伯特·斯宾塞 (Herbert Spencer) 老爷爷在天有灵,大概也要流下一公升委屈的泪水。

        不同于反对者们所抨击的“快乐不教育”,斯宾塞提出的“快乐教育”,提倡的其实是: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教授自然科学;通过愉快、有趣的方式传授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。[3]

        他认为,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。在以权威制、填鸭式教育为主流的19世纪的英国,他甚至颠覆性的提出了让孩子“自主学习”的概念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3、“素质教育”和“快乐教育”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

        通过前文的对比,我们会发现:我国的“素质教育”与西方的“快乐教育”确有不少相似点:

  •         素质教育提倡创新实践、生动活泼、积极主动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;

  •         快乐教育强调观察实验、愉快有趣、自主学习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。

        但与此同时,它们也有着本质的区别:

  •         “素质教育”的核心是“素质”,它指向的是教育的内容

  •         “快乐教育”的核心是“快乐”,它代表的是教育的方法

        二者可以有机结合,把“爱好”变成“特长”,因为擅长所以更加喜爱,形成良性循环。却也可能相互剥离,“素质教育”变成“素质鸡娃”,毫无快乐可言。

        二、“应试教育”下还存在“玩中学”吗?

        1、“应试教育”无法避免

        “应试教育”之所以在批判声中依然屹立不倒几十年,是因为中、高考的地位和形式没有根本的改变。这种一锤定音的选拔模式,依然被认为是最公平的方案,它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腐败,让底层的人有机会实现阶层的跃迁。

        从来没上过补习班的“寒门女孩”张学妍在刚刚结束的中考里取得了8科满分 (共12科) 的好成绩,她的妈妈说孩子想靠着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,让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。

        这朴实的愿望,恰恰是现行选拔模式留存下来的根本,而这种选拔模式,却又不可避免地带来“应试教育”这个衍生品。

        2、“玩中学”具体指怎么学?

        “玩中学”显然不是鼓励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,而是“寓教于乐”,通过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,为孩子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——这也是“快乐教育”的核心所在。

        “寓教于乐”四个字听起来简单,操作起来却很有难度,需要教育者和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孩子的需求各显神通:

  •         可以把知识点编成段子和故事,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;

  •         可以借助教具/玩具把枯燥的练习变成闯关和游戏,提升学习的趣味;

  •         可以带着孩子们观察体验、讨论交流,以加深他们的印象;

  •         也可以让孩子们形成学习互助小组,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... ...

        3、在应试教育中,也能实现在快乐中学习

        前段时间爆红的北大学神韦东奕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。面对取得的成绩和大众的夸赞与羡慕,他说:我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

        超群的智力自是不用说,而发自内心的热爱,也是让他乐此不疲的专研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所以和数学相关的考试和竞赛对他来说,可能就和我们打游戏通关差不多。

        知乎上一个韦神的同学,是这样描述他的:“韦东奕的勤奋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。他博士期间到现在,每天都是保持十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,即使在宿舍不开灯,也是在全心全意在想数学问题,时不时有进展的时候,还可以听到他开心的笑。”

        所以,即便是对于天赋禀异的大神,那奥数满分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同样要付出“一般人难以企及”的努力。只是,这个努力的过程,对于真爱粉,那就是“开心的笑”,是“玩似的学”,为了快乐而学习,学习又能带来更多的快乐。

        由此可见,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,在快乐中学习,也是可以实现的。如果钻研学习和刷题打怪的过程能给学生带来满足求知欲、战胜挑战的满足感,那它就是快乐的。快乐之余,还顺带完成了考出好成绩的应试目标,这便成了 “快乐的应试教育”——虽然极为少见,倒也不是绝无可能。

        三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,

        如何实现在快乐中学习?

        既然“素质教育”和“快乐教育”是存在的,并且可以与“应试教育”和谐共存,那具体应该如何实现呢?给大家提供3个思路。

        1、不要让应试的目标遏制孩子的兴趣

分享到:
上一篇:培养孩子自律,最忌讳这两点下一篇:小学数学:这30道应用题,最经典样题,考试必考,但孩子一做就错! ... ...

最新评论

下级分类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 判断题2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判断题2

    5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 判断题1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判断题1

    8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 填空题1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填空题1

    11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 填空题1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填空题1

    11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趣味成语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趣味成语

    8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3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3

    9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2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2

    6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1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1

    8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找规律2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找规律2

    10 人关注

  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找规律1

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找规律1

    4 人关注

客服热线
137-1807-5123 周一至周日:09:00 - 21:00
公司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8号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2楼

PKVPK是一个服务学生群体,集文化、体育、思想赛事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,专注于激发孩子们在文化、体育、思想领域学习的内驱力,帮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学霸!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PKVPK竞赛网 ( 京ICP备17030914号-1 )

GMT+8, 2023-9-27 00:18 , Processed in 0.628556 second(s), 32 queries .